访谈精华合集
我工作经历不算复杂,主要有这么几块:最早我一直在外企,像辉瑞、丹纳赫这些公司,外企的流程比较规范、运行体系相对合理,这是第一段经历。大概八九年前,我从外企转到民企的体外诊断公司。因为本身是财务出身,还有CPA、CMA背景,到民企后管理范围变广,从外企单一的财务工作,拓展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及审计等,相当于负责整个大财务中心,也就是后台管理工作。期间几年,我又管理过合资公司的试剂板块,也就是体外诊断试剂板块。从财务转向业务,我算是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人。
当下国家经济环境压力大,医疗行业挑战更多,医药集采、医保改革等,对企业成本降低要求极高,大品种进集采后若管控不好,企业受影响巨大,不少好品种因此消失;同时国家对医疗口监管趋严,医院作为终端客户,企业竞争环境面临很大挑战。
不过我认为大环境竞争激烈下仍有很多机会。一是创新,除药品创新,医疗器械也有很多创新空间,像我们做的心衰诊断项目就是创新之举,目前国际上尚属空白。创新能带来差异化竞争,企业要保持创新能力,需根据自身情况挖掘潜力,这是企业长久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二是出海,国内医疗环境“内卷”,很多企业出海多年且成果不错,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等,发展阶段类似中国十年二十年前,前景广阔。三是借助AI创新,当下AI兴起,前两天和做资本的朋友聊天,他们看好创新药,认为AI时代会打破传统模式,给创新药等领域带来突破性发展。尽管当下环境艰难,企业仍可依据自身情况挖掘核心竞争力,开展创新差异化竞争,助力未来发展。
我们公司叫博源医学,2022年成立,专注于创新医疗器械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业务,主要做心衰检测,聚焦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的检测。
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心肌活检、核素检测等,但核素对身体有伤害,且这些方法基本要在疾病产生实质病变后才能检测出来。我们的检测方法是和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发的基于色谱的国际创新方法,通过抽血实现早筛早诊,提前预防疾病。这项技术从2019年开始研发,至今已做了五年多,样本量达一万多例。
今年5月29日-6月1日,在上海举办的东方心脏病会议上,我们的技术进入专家共识预发布阶段,预计11、12月能正式发布。目前我们已与北京协和、大连医大附院、上海复旦中山、山东省立等多家医院等开展送样工作,马上还要进行此方法两个课题的深度研究。接下来我们会对试剂和设备进行研发注册二类证。
以我的想法,打算用资本加产业的路径推动项目发展。从技术角度看,它有3-4年的窗口期,若不能快速占据市场,窗口期一过,发展就会受限,所以想采用资本与技术双驱动模式。不过新技术也面临挑战,一是在医院,医生对新方法的认知度低,后续需做大量市场宣传和教育;二是作为创新技术,医保体系中没有收费物价,拿到医疗器械证后就得启动医保物价申报工作。所以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困难点了。
我们公司主要基于色谱技术开展业务,除现有产品外,还在规划一代、二代、三代的产品线布局。就拿心衰诊断方法来说,我们马上会进行心衰二代的研发工作。同时和高校有密切合作,下一步我们计划与高校合作,进行新标志物的开发。
我们的业务覆盖了从创新标志物发现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链条。从科研层面开始转化,科研成果要变成产品,中间得经过方法开发,我们会针对大量样本开展方法开发工作。前期科研服务以及临床样本检测都可在独立的医检所完成。同时还在进行试剂盒及产品的开发,最终实现销售,提供整体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在安全性上二类相对低些,但从研发做临床的角度看,二类临床时间不一定比三类短。像我们这种创新产品,安全等级虽可能低些,但做临床难度大。因为市面上没有同类产品,不像成熟常规产品若在免临床目录里,只需做临床评价,进程较快。
我们做临床就得开展临床试验,耗时较长。所以大概率要走国家绿色通道、优先审评通道来加速申报流程,不然临床试验时间会很长。目前国内国家支持创新类医疗器械申报,这也是我们打算把总部设在上海的原因,上海大医院、大专家多,政策上审评尺度可能更友好。我们也会关注政府相关项目申报,若申请成功,走优先审评通道,能让我们创新产品的申报速度大大加快,否则按常规流程做临床试验,时间成本太高。
我前七八年一直深耕质谱领域。质谱技术并非新技术,在科研领域已有几十年发展历程,不过直到2016年左右才开始逐步进入临床。近年来随着精准诊断兴起,质谱技术凭借高准确度的特点,在临床领域热度攀升,2021-2022年时在资本市场也备受关注。
我初入质谱领域时,国内相关企业很少,如今明面上能看到的大概有60 - 70家,实际可能更多。像迈瑞、安图、中元汇吉等大企业也纷纷涉足。
但质谱领域目前存在不少问题。其一,质谱仪是精密仪器,对人员操作要求极高,同一台设备不同人操作、同一样本在不同仪器上检测,结果都可能有差异。其二,与传统免疫、生化方法相比,质谱技术前处理复杂,且自动化程度低,制约了技术发展。其三,质谱仪价格昂贵,前几年一台要200 - 300万,今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要过百万,这给医院采购带来不小的压力。其四,作为新兴技术,质谱在医疗物价方面,很多地方尚未定价,导致产品在医院销售困难。
不过质谱仪作为高精密仪器,目前国内在仪器研发上的突破有限,高端质谱仪基本被国外厂商如AB Sciex、Waters、Thermo、安捷伦、岛津等把控,国内产品和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在国家支持国产替代的大政策下,我相信未来国产设备在自动化等方面会逐步取得突破,质谱技术或许会迎来类似多年前生化企业的发展阶段。
我前面提到,2021-2022年质谱领域融资事件特别多,市场异常火爆。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比了中美市场,美国质谱检测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能达到15%- 20%,而国内统计下来还不到1%。如此大的差距,让大家觉得国内质谱检测市场从1%发展到20%有巨大空间,所以资本市场在这几年频繁融资,发展势头迅猛。
但经过这几年发展,受物价、人员操作要求高、仪器昂贵且国产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并没有像2021年预测的那样蓬勃发展,这个市场还是需要长时间的培育。不过我相信,随着罗氏等大厂商的自动化一体机逐渐成熟,自动化程度提高,市场应该会越来越好,毕竟质谱检测方法如今已被公认为检测领域比较精准的方法之一。
从使用角度来说,质谱法收费并不高,而且在很多地方,质谱法检测甚至都还没有收费标准。目前质谱应用领域不像核磁那样成熟,核磁在哪些疾病必须做检测方面,临床应用非常清晰明确。而质谱法2016年才开始进入临床,算是新方法,它目前主要涉及的诊断领域集中在营养、内分泌以及药物监测等方面。和成熟的核磁技术相比,质谱法由于发展时间短,在临床应用意义上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我在大外企做了十五六年财务,财务虽在外企地位较高,但终究是后台部门。在我看来,企业发展主要靠研发和销售市场这两个支柱,财务更多是辅助推动公司战略实现。
做了这么多年财务,机缘巧合下我想换个生活模式,尝试做前台工作。我这种财务出身的人,做事风格和纯业务、科研出身的人不太一样,我们既谨慎,又擅长用数据驱动价值实现,在成本控制、资本运作以及全价值链管理方面有优势,毕竟财务工作涉及的公司链条多,合规方面也经验丰富。
不过财务出身的人做业务也有不足,就是没有销售出身的人冲劲大。我们做决策时,会先算投资回报率,可行才做,不像销售人员,不太考虑太多。但我觉得这更多是个人喜好问题,我做财务久了,就想尝试新领域,所以从后台转到了前台。现在我常开玩笑说,业务、研发我不擅长,但要是公司战略规划、合规规划、财务规划,找我肯定没问题,这是我的优势。
虽说大家都觉得财务这个行业通用性强,做哪个行业都行,但实际上,要把财务工作做好,必须对业务和所在行业有深刻认识。尤其在外企,CFO常被视为“二把手”,和CEO是密切的合作关系。要是财务人员对业务和行业不了解,就很难辅助老板和CEO做决策。
国内财务地位相对弱化一些,我觉得就是因为不少财务人员对行业业务了解不足。外企在这方面有优势,流程规范,财务人员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行业。我在外企工作过,我在这些企业待得越久,对行业的理解就越深入,包括行业未来趋势、机会,还有业务情况都越来越清楚。就拿医药行业来说,销售费用处理是难题,费用过大等问题很常见。在行业里待久了,对财务合规等各方面都会更熟悉。所以我转型相对容易,因为还是在同行业,只是从后台辅助,变成了可能主导去实现价值,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我始终有这样一个深刻体验,面对大环境,咱们不妨逆向思维去思考。很多时候,环境差的时候机会反而更多。这些年我们见证了不少成功企业崛起,像饮料市场这么成熟,大窑却能逆势而上;还有泡泡玛特等,在经济大环境下也发展的不错。
我觉得在经济形势不佳时,社会很多东西都在重构。经济好的时候,各领域都已成熟稳定;而经济不好时,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在打破与重构的过程中,自然会涌现出大量机会。所以只要大家敢想敢做,擦亮眼睛重新审视,就会发现机会其实非常多,这和我身边一些人的悲观看法不同。我常让他们看看身边熟悉的人,真正受大环境负面影响、发展不好的概率其实并不高。
我认为在经济环境差的时候,机会更多,大家这时候要沉住气。我接触过很多做离职、就业人员培训的人,听到了不少当下成功的案例。比如国内竞争激烈,但很多人出海发展得很好,尤其是电商等行业,依然能催生很多新兴领域和机会。说到底,关键在于能不能看见这些机会,拥有发现机会的能力至关重要。
【关于凯途】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原料药分会(CATU 简称“凯途”), 成立于2016年11月的武汉API CHINA原料药展会,是工信部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下属的原料药分会。现有研发公司2000余家,生产企业600余家,凯途通过颠覆性创新的新型CDMO商业模式,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客户思维,将最好的技术,最专业的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和最好的制剂或原料药客户结合,系统的解决规范市场原料药资源严重错配的现实,帮助国际和区域市场领先的药企建立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凯途秘书们在凯途等您一起拓展更多业务基于新型CDMO商业模式,凯途能提供的服务:
1.原料药和高级中间体产业化
2.对接或者整合工厂与技术
3.对接高端规范市场客户
4.企业自有优质产品的市场开发
5.国内首个CDMO医药园区服务
6.拓展医药化工行业人脉
加入凯途的方式: